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企教学堂深入整合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整理出河南省共计30个红色学习教育基地,后附简介,供大家参考。
一、郑州市二七纪念堂
二、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三、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
五、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
六、扁担精神纪念馆
七、谷文昌故居
八、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九、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
十、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
十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十二、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群
十三、许世友将军故里
十四、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十五、新县箭厂河革命旧址群
十六、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
十七、桐柏革命纪念馆
十八、桐柏廉政文化展馆
十九、彭雪枫纪念馆
二十、中原解放纪念馆
二十一、豫西革命纪念馆
二十二、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二十三、竹沟革命纪念馆
二十四、杨靖宇将军故居纪念馆
二十五、鄂豫边革命纪念馆
二十六、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二十七、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二十八、“石林会议”旧址
二十九、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
三十、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一、郑州市二七纪念堂
纪念馆是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普乐园会场旧址,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所建的革命历史建筑物。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
二、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革命老区——巩义市新中镇张祜庄园内,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多功能于一体,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因应抗日形势的变化,成立了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改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进入豫西,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控扼中原腹地,阻滞日军西进。张祜庄园当年是一支队司令部和豫西一专署驻地,是八路军部队经略嵩洛地区的重要中枢所在。
三、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老城区南关贴廓巷。为坐南向北的庭院式建筑,有房百余间,幽深雅静。战争时期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统战工作,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我党我军输送干部、优秀青年及转运物资等。办事处设有接待科、秘书科、机要科、电台室、救亡室、医务室、经委派、炊事班等,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一百余人,先后有刘向三、刘子久、袁晓轩三位处长在此主持工作。1942年2月,鉴于洛阳形势紧张、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撤离。
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
中共洛阳组纪念馆正式开馆后,举办了“薪火传承、铸就辉煌”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历史陈列展。该历史陈列展共分4个部分,通过8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160余件展品、70余幅油画板面和多媒体展陈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展现了中共洛阳组成立前后的风起云涌的历史,以及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洛阳干部群众拼搏进取、奋勇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五、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六、扁担精神纪念馆
扁担精神纪念馆位于石板岩乡中心广场,2012年1月13日动工,当年11月30日竣工。该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总投资830万元。一层为农副土特产品展销中心;二层为扁担精神纪念馆展厅;三层、四层为接待服务中心。馆内展出各种图片资料480余张,实物160余件,设影视厅和大型会议室,是全国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传统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扁担精神纪念馆的建成,实现了社会各界和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期盼多年的夙愿。
七、谷文昌故居
位于石板岩乡郭家庄行政村南湾自然村。谷文昌生于1915年10月,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林县曾任区长、区委书记。1949年1月,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省东山县,在这个海岛上辛勤耕耘了14个春秋,防风护沙,绿化海岛,实事求是,解决“壮丁”家属问题,把一个苦难深重的荒岛变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深受东山县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被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誉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故居设有谷文昌事迹展板100余平方米,以及珍贵文物、档案资料40余件,展示了谷文昌同志光辉的一生和不朽的精神。
八、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1994年5月14日在焦裕禄墓西侧新建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纪念馆为现代化新式建筑,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主要组成部分。序厅正面立焦裕禄半身铜像一尊。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为五个部分:“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计版面、照片300余幅,遗物90余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光辉一生。
九、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
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距济祁高速入口处仅9公里。景区内的主要建筑为:烈士纪念碑 、淮海战役碑廊、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兵器陈列馆、总前委群雕、新纪念馆、景画馆、支前广场、烈士公墓、单身烈士墓群等。
十、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
1949年元月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安徽宿县小李家高家庄迁移至商丘县闫集乡张菜园村。办公地点就设在该村大户张慎成的两个四合院内。政治部设在洪庄,邓小平、刘伯承住在周楼村。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商丘的时间长达两个月零24天,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陈官庄围歼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陈官庄地区围歼战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新县城南凤凰山麓,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288亩,由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四部分组成。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主展馆为仿古建筑,古朴庄严,气势恢宏,基本陈列《红色大别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中反映曾在鄂豫皖苏区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事迹展馆
十二、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群
旧址主要包括六部分:
1.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旧址(1931—1932年),位于新县城内首府路27号,原为新集大地主刘彝武的私人住宅,典型的新县民居建筑风格,共有阁楼式砖木结构用房50间。
2.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1931—1932年),位于新县城生产街56号,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现存房屋18间,占地680平方米。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在此办公。
3.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1931—1932年),原为“普济寺”,前后两排房屋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一座四合院。局长龙文光,政委钱钧。
4.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在新县城关首府路西一座宅子,按原貌复原了首长住室、办公室及各委办的用房。局长周纯全。
5.鄂豫皖苏区税务总局旧址,位于新县城关首府路,座东朝西,有砖木结构的房屋两栋共十一间。
6.鄂豫皖军委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1931—1932年),位于新县城首府路27号,座西朝东,清末豫南民居砖木结构建筑风格。现只剩前3排共40间房屋保存完好。
十三、许世友将军故里
许世友将军故里位于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的出生地,也是其埋骨地。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现有将军墓地、纪念广场、生平事迹展厅、许世友将军生前珍藏万枚毛主席像章展和“布衣将军”勤廉事迹介绍等10多个观瞻点。许世友将军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许世友将军不仅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同时也是坚持原则、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楷模。因其卓著的战功以及“忠、勇、廉、孝”的情怀和富有传奇的一生,深受世人敬仰。
十四、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即何氏祠堂。何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现存房屋十余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警卫室、政治部、参谋部等军部机关设在这里,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红二十五军首长也在此居住。长征出发集合地遗址包括银杏树和红军碾等遗迹。银杏树现位于何家冲村头,高20余米。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将士聚集在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宣誓长征。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由四座院子组成。原址始建明代,现存房屋80余间。
十五、新县箭厂河革命旧址群
箭厂河革命旧址群位于县城南13公里,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之一,其著名纪念地有:列宁小学、红田、红25军政委吴焕先故居、红25军司令部旧址、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等。在这块血腥苦雨的土地上,发生过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斗争史实,以吴焕先、程儒香、肖国清、程怀天等为代表的一代英雄儿女,同敌人浴血奋战,他们无私无畏,顽强斗争,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与敌人斗争的战场上。
十六、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
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光山县砖桥镇,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 4800 平 方米。主要分为王大湾会议旧址、丰功园、将军馆、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馆、剪纸走廊、烈士碑廊、戏台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几大部分。为了真实反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辛历程,纪念馆共征集文物近千件,其中革命文物300 余件,重要文献、资料近百件,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展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和光山厚重的革命历史。
十七、桐柏革命纪念馆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纪念馆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展馆内的展品以桐柏简明党史线索和著名英烈事迹为主线,收集了桐柏老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资料、照片、实物等,真实地纪录了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大跨度地反映和展现了桐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十八、桐柏廉政文化展馆
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桐柏革命纪念馆西侧,是革命纪念馆的姊妹馆,二者自成院落,又浑然一体。红色廉政文化桐柏展馆在选材上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整体史实,以改革开放后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为重点,从全国范围内选材,尽可能联系桐柏(在桐柏发生,以桐柏冠名等桐柏有关的人和事),在展现全局中突出地方特色。
十九、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共占地246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916平方米。纪念馆前为雪枫广场,后为主体建筑。共由广场、碑亭、碑廊、绿化区、瞻仰大厅、展室、文物库房、办公区等8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设五个展室
主体建筑内设五个展室一个报告厅。一楼三个展室,展线长268米,共展出图片650余幅,实物50余件,用14个部分展示将军生平。
二十、中原解放纪念馆
中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文峰路中段,2014年7月1日正式开馆。基本陈列展览的主题为“千里跃进,逐鹿中原”,共由六个单元组成,分别为挺进中原、进驻宝丰、巩固中原、宝丰会议、经略中原、走向淮海。以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等形式,对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率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宝丰战斗和工作的红色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全面反映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原的战斗历程。
二十一、豫西革命纪念馆
豫西革命纪念馆位于鲁山县老城大街中段、县委大院西侧。纪念馆的楼房始建于1891年,1947年鲁山解放时,传教人员离去。这里成为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的驻地。福音堂成为领导机关召开会议的地方。1948年,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走出大别山向豫西转移,于4月中旬来到叶县、鲁山、宝丰一带与陈谢兵团会师。邓小平首次来到鲁山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之后每次到鲁山都在此住宿。
二十二、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32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包括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留守处等在竹沟设立的各个机关。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负责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由化名为胡服的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任委员,胡服兼书记,驻地在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的竹沟镇。
二十三、竹沟革命纪念馆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竹沟 镇中心延安街北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有旧址房屋54间,竹沟革命史陈列大厅1座。竹沟革命纪念馆内陈列有竹沟革命历史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早期革命活动,建立竹沟的第一个党支部;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二十四、杨靖宇将军故居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包括纪念馆和故居。杨靖宇将军故居建于1966年,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故居占地10亩,有主房4间和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院中有杨靖宇将军1927年亲手种植的槐树。纪念馆建于1994年,1995年1月16日开馆,位于驻马店市区南6公里,107国道东侧2公里处,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50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铜像浮雕广场、柱廊、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厅、遗容室及碑廊组成。陈列厅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120余件,从将军出生到为国捐躯,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将军辉煌壮丽的一生。
二十五、鄂豫边革命纪念馆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包括焦竹园革命旧址、鄂豫边纪念广场、鄂豫边纪念展厅。馆藏近现代文物623件。旧址房屋为明代建筑,分为西院、东院和一个东偏院,共有瓦房53间(包括一座楼房),占地面积45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广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展览馆占地面积7367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新建展览馆分为主展厅和两个副展厅。
二十六、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占地面积284亩,建筑面积三万余平方米。抗日战争后期,曾驻扎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在这里领导指挥了边区的抗日斗争,单拐村被誉为“边区中枢”、“平原首府”。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诞生于此,其中一门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二十七、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位于豫鲁两省交界黄河北岸孙口乡境---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中心渡口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建筑面积4538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布展面积2000多平米,以新的布展理念、现代化布展方式,以图片、实物、油画、电子触摸屏、投影、声光电沙盘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老区人民踊跃支前的情景。
二十八、“石林会议”旧址
石林会议旧址位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石林村法隆寺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安排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伟大壮举,奋力吹响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号角,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史称刘邓大军“石林会议”。石林会议旧址包括徽标广场、游客中心、刘邓大军纪念馆、双拥广场、石林会议旧址、释林人家、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华北第一柏、红色大礼堂、将军湖、将军岗等景点。
二十九、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此村诞生,军区领导谷景生、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带领九纵全体指战员在寨卜昌村举行了南征宣誓大会。九纵渡河南征,转战豫西,先后攻克洛阳,解放郑州,决战淮海,渡江作战,千里追歼,解放两广,挺进西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太行人民赢得了荣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芝浦里阻击战等战斗,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涌现出了“上甘岭特功八连”“勇猛穿插尖刀连”等英雄集体和特等功特级英雄黄继光。
三十、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坐落于河南省扶沟县鸿昌大道东段。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绿化面积8.3万平方米以上。馆区由纪念馆主馆、吉鸿昌铜像广场、国防教育园、鸿昌广场和廉政文化园五部分组成。截至2001年,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陈列烈士珍贵资料20多万字,展出烈士遗物51件,照片100多张,绘画54幅,展出1985年在全国著名书画家中征集纪念革命烈士的书画178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