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查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联播

受疫情影响,可领取这七类疫情补贴,速戳查看申领条件及补贴标准

来源:企教学堂,企教学堂在线学习平台 时间:2022-12-09 作者:企教学堂,企教学堂在线学习平台 浏览量:

1

  可享受的5类补贴

  一、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申请条件:

  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

  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的20%。

  返还比例:

  大型企业: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

  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

  执行期限:

  2022年12月31日。

  二、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适用范围(同时满足):

  地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出现1个(含)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

  企业:因新冠肺炎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

  补助标准:

  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1次。)

  执行期限:

  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三、一次性扩岗补助

  适用对象: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

  适用条件(同时满足):

  招用毕业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且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签订劳动合同;

  缴纳失业保险费1个月以上。

  发放标准:

  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参保信息与身份只能由1户企业用于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该补助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

  执行期限:

  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底。

  四、阶段性缓缴社保费

  适用范围: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

  餐饮、零售、航空、旅游等22个行业。

  社保缓缴期限:

  可允许企业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

  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五、吸纳就业社保保险补贴

  因各地政策有所不同,这里以四川省为例:

  企业吸纳社会保险补贴对象条件:

  就业困难人员(各类企业);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

  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

  补贴标准:

  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最长不超过5年,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执行期限:

  2022年12月31日。

  2

  员工个人也有补贴

  为了吸引人才,各省市纷纷拿出自己的诚意,真金白银留住人才。

  一、疫情期间失业人员可领取失业补助金

  根据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23号),明确失业补助金领取时间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

  适用人员: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

  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保障范围:

  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发生的参保失业人员。

  二、应届生人才生活补贴

  对于很多应届生而言,初入社会,在生活上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人才生活补贴政策,符合条件即可领取。

  因为各地政策有所不同,所以这里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人才生活补贴的申请条件

  2017年1月1日后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国内外)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

  硕士、本科毕业生、预备技师(技师)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博士不设年龄限制。

  毕业3年内落户郑州或者郑州户籍未转出。

  初始两个月只要参保状态正常即可审核通过,为初审通过;第三个月进入再审,为避免重复发放,第三个月所有人都不审,暂停一个月,第四个月以后逐月审核。同一个人不会同时出现在初审通过和再审通过表格里。

  在毕业3年内申报。

  在郑州市域范围内就业创业,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满一个月。

  补贴标准:

  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按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申领3年的生活补贴;

  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按本科毕业生标准申领。

  注:申请通过当月为发放起始月,5年内根据实际正常缴纳养老保险月份发放,最长发放36个月。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